不能賣的幸福

人不缺什麼,只是無法珍惜。人擁有太多,就是少了幸福。

幸福

有一位富翁,什麼都有,卻總是悶悶不樂,老覺得還少了點什麼。

有一天,他經過市集,看見一個衣衫襤褸的乞丐,他輕蔑的扔了一個小錢,調侃地說:向你這樣一無所有的活著,有什麼意思?

喔!大人,我雖然沒錢、沒勢,可是,我有一樣您沒有的寶貝。

哦!你有什麼寶貝,我可以出高價向你買,快說!快說! 只怕你買不起!

笑話!我不信天下有我買不起的東西。

這樣東西是不賣的,因為不能賣,它是一種感覺——就是幸福。

福是一種持續時間較長的心靈的滿足。人類自古以來就對追求幸福的途徑有著濃厚的興趣。

「改變人心,需要的是勇氣」

幸福

這世界欠缺的,是理解

研究幸福本身,及研究何種人生態度會帶來幸福等等的學問,被稱為「幸福學」。將幸福視為道德上的最高追求,並以能否帶來幸福作為判斷行為臧否之標準的思想,則被稱為「幸福主義」。

其實全都圍繞著同一個理念,即是「人們永遠不能以外貌去定義一個人的價值,而一個人的高度則在於你如何對待自己。」社會不該因為刻板印象而替人貼上標籤。

人們永遠不應該因為各種因素而輕視自己,若人不尊重自己,又何來其他人的尊重?

一個人的價值不該被其外貌與地位所定義,若不去了解那永遠都不能達到真正的平等,藉此社會不該被刻板印象所侷限的重要性,當今社會依然還在掙扎著不斷加深「理解」的重要性,所面臨的普世價值